用户登录
客服中心
发表:18500459169
QQ:861817761
发表:18500459169
QQ:635375618
邮箱:六合宝典chengxinlw@126.com
短信:18500459169(同微信)
本站介绍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网站,始终遵循热情快捷、安全可靠的服务宗旨,深受广大网民青睐。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论文信息服务平台,拥有海量论文资源,为学术研究和职称评定者免费提供专业论文信息咨询,为大学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免费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在线查询服务。
中国论文资源库同时是一个论文发表期刊信息咨询平台,期刊收录与中国知网同步,涵盖各个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类型囊括核心期刊、国家级期刊、省级期刊、SCI期刊和EI期刊等。
中国论文资源库是一个国际英文期刊信息咨询平台,可以发表英文期刊论文。
论文发表、论文写作,中国论文资源库-最受欢迎的论文发表网站!
中国论文资源库微信公众平台
微卫星技术在紫貂个体识别中的应用
摘 要:利用紫貂的近缘物种中筛选出的12个微卫星位点,分别对20个紫貂样本进行了PCR扩增,并成功获得毛细管电泳分型数据。个体识别结果显示,20个样本来自16个不同的紫貂个体。
关键词:紫貂;微卫星;个体识别
吴丹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生物技术与工程学院,云南临沧 677000)
摘 要:利用紫貂的近缘物种中筛选出的12个微卫星位点,分别对20个紫貂样本进行了PCR扩增,并成功获得毛细管电泳分型数据。个体识别结果显示,20个样本来自16个不同的紫貂个体。
关键词:紫貂;微卫星;个体识别
中图分类号:S865.22 文献标志码:A
The Application of STR in 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of Martes zibellina
Wu Dan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West Yunnan University, Yunnan
Lincang 677000)
Abstract: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on 20 samples of sable using 12
microsatellite loci selected from their close relatives.Individual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20 samples came from 16 different
individuals.
Keywords: Martes zibellina;Microsatellite;Individualization
1 前言
微卫星(Microsatellite)又称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着串联重复序列,Tautz(1993)将重复单位在1~5bp,长度为几百bp的位点称为微卫星序列[1]。微卫星由核心序列和侧翼序列组成,侧翼序列比较保守,核心序列重复数的差异则形成了微卫星高度的多态性。微卫星具有突变速率快、多态性高等特性,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遗传作图、群体遗传研究、个体亲缘关系鉴定等研究中。
在野生动物非法盗猎和走私等案件中,涉案的动物个体数是量刑的主要依据之一。然而有时查没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难以从外形上判断出个体的数量,因此,利用微卫星技术对涉案动物及其产品进行个体识别可作为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技术手段。
紫貂(Martes
zibellina)隶属于哺乳纲(Mammalia)、食肉目(Canirora)、鼬科(Mustelidae)、鼬亚科(Mustelinae)、貂属(Martes),是我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紫貂因其貂皮绒毛细密丰厚,峰毛高爽灵活,墨润有光且皮板较薄而为裘皮之冠[2],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紫貂在我国曾分布广泛,由于滥捕滥猎以及生境破碎化,野生紫貂种群受到严重破坏,至今仅分布在我国新疆和东北地区。虽然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是对野外资源保护的重要手段,但紫貂由于特殊的生理特性,至今仅在俄罗斯、芬兰等少数国家获得了成功,我国自1957年开始也曾对紫貂进行过人工养殖,人工养殖下种群曾增大到1000余只,但后来种群又持续下降[3],目前紫貂在我国驯养繁殖的关键技术尚未攻克。为保护野生紫貂种群,在加大盗猎打击力度的同时,也要建立必要的技术手段。因此,筛选出适用于紫貂种群的微卫星位点,对紫貂的种群遗传研究和野外资源保护都是十分有利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因为要从一个物种中分离出新的微卫星位点是一个很大的实验室工程,而微卫星在近缘物种间的种间扩增具有很高的成功率。因此,利用已报道的近缘物种的微卫星位点,通过实验筛选出适用于紫貂的微卫星位点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本次实验用的引物序列来自石貂(Martes foina)、美洲貂(Martse americana)、水貂(Mustela
vison)已发表的文献中。实验之初共选择了33对引物,用3个紫貂DNA样本进行反复PCR实验后(反应体系见表1),最终筛选出12对能获得准确分型数据的引物[4],引物名称及序列见表2。
表1 PCR反应体系
表2 12对引物序列
2.2 紫貂样本的来源
本次需进行个体识别的样本一共20个,来自2012年伊春市公安局查获的紫貂,包括15张新鲜皮张,5具已剥皮尸体。从皮张下取下的肌肉样本分别编号为1~15,从尸体头骨上取下的肌肉样本编号为A~E,采用酚氯法提取DNA。
2.3 数据分析原理和方法
利用微卫星分型来认定同一个体的原则是:所有位点上的基因型都相同,或者只有一个座位上的一个等位基因存在差别[5-6]。常用的个体识别参(Probability
of
Identity,P(ID)),是指无亲缘关系或者同胞个体之间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它表示同一种群中任意两个个体在多个微卫星位点上基因型完全一致的可能性[7]。
进行个体鉴别时,法医学中的应用标准为P(ID)值在0.001~0.0001,即认为这两个个体具有不同的基因型,来自不同的个体[8]。
本研究用Gimlet Software
v1.3.3计算12对微卫星位点的联合P(ID)值,并用Excel中的MStools插件